• 文号
  • 索引号
  • lsx101/2023-00002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教务公开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学校工作计划 (2022-2023学年)

发布日期:2023-06-01         浏览次数:



新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以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意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建文明校园,办诚信学校”为目标,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为支撑,以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南,以精细常规教学为基础,以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着手,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个人素养,切实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努力追求一种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教学、有效的评价,用心打造好汇中的教学品牌。开展诚信、文明礼仪教育,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继续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打造特色项目,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1.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组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定教师管理新规,严禁教师从事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严禁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组织、参与或发动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班,有偿托管、不到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兼职;严禁教师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各种教辅资料,不私自为学生征订或推荐课辅材料,做到“一课一辅”,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2.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建设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创造力,创新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做到师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提升教师师德及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艺术性,为教师自身的和谐发展搭建舞台,提供机会。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

1.将政治学习落到实处。

在时间上固定于每周一上午放学后先召开学校校委会会议,下午放学后集中全体教师学习会议精神;针对周历和学校实际内容布置工作,既要加强校内外热点、焦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又注重学习内容的层递性,先进引领,入脑入心。

2.规范教职工的言行举止。

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提前侯课、按时放学、不得无故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搞集体补课;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调课,增减课时,不占用常识、技能科等其他教学时间。

3.建立培训机制完善考核细则

建立“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的立体培训机制,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读书体会等形式交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名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制定教师外出培训汇报交流制度,完善教师奖惩制度及评先考核细则。

二、建文明校园,办诚信学校

(一)抓日常常规管理。

1.强化学生行为规范

学校将九月分定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 要求各班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强化班级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以养成性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知礼仪、讲诚信、多宽容、会合作、敢创新,争当“新时期好少年”。

2.坚持开展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生入校第一周进行养成教育,老师不再传授教学知识,课堂上,学生诵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常规范》以及政教处主任通过校园广播宣读和学生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形式,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同时,继续开展“每天早晚三分钟”教育活动,告别疯赶打闹,倡导轻言慢行,塑造文明素质。

3.抓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墙角文化、廊道文化、楼道文化等校园景观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各楼层开设宣传栏、流动书吧阅读点等宣传阵地,每月开展一次“争创温馨班级、构建和谐校园”活动。

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模式

1.加强课程监管,开足开齐课程。

期初,教导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落实省颁《课程计划》,科学安排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规定的全部课程。学科课程以及、体育、美术、音乐学科由专职老师授课。

2.控制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科学制订我校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活动时间不超过 8小时。严格要求全体教师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总量,小学科不留作业,其他学科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 1 小时以内。严格要求教师按时放学,放学后15分钟进行清校。

3.绩效考核,常规常态化。

学校将规范教育教学常规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抓,把教学常规管理纳入教师绩效考评范畴。由教导处实行教学常规月检制度,时间定于每月初由各教研组长对各教研组成员的作业、教案、计划、反思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优秀做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同时建立反馈、整改和跟踪制度,有效促进教学常规的常态化。

(二)均衡齐优发展,有效运行,使教学常规更精细。

“备、教、批、辅、改、思”是教学六大常规工作。本学期我们将加大对这六大常规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教导室人员做到每日上午、下午两巡查并认真做好记载,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确保教学秩序有条不紊,教学工作有效运行,使教学常规更精细。

1、 备课改革分类推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备好课才能生成精彩的课堂,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学期我们将分类推进以下三种形式的备课:

(1)合情提倡情智诚信备课

情智诚信备课是指一些教龄较长(xx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数教师,他们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道路上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方法,经个人申请可进行情智诚信备课。要求备课教师在教材上认真批画圈点,做好提纲式备课,每月撰写四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反思或案例、随笔等。

(2)科学引导共享集智式备课

学校将选派教研积极性高、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的语数教研组参加此类备课。每个小组集体备课时,每个成员要担当一次主讲任务,课前主备人要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并提前搜集好三份名师教案在组里学习,其它成员要围绕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上课后,根据实际情况每位成员要当场书写评课材料,再结合自己的特长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形成个案。本学期,每位教师除了及时地在书上批、画、点、评以及作为单元中心主讲人的详细材料外,还须有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3)细心指导特色化备课

我们要求新入校教师、青年教师,特别是小高职称未评的教师以及语数学科外的其他科目教师进行特色化备课。每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制定出特色化教案,以教案指导教学行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样针对每位教师的不同情况分类推进备课制度,必将使教师们收货更多教育智慧、教育体验。

(三)加大力度抓校本教研

1.成立校本教研机构

成立语文科、数学科、技能科三个教研组,并从中推选三位教师组建教研室,担当学校教研组长,起学科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1)、坚持常规为本,深入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规范化、高效化水平,不断强化高效课堂构建工作。

(2)、践行科学质量观,科学、规范、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新跨越。

(3)、借全国教师培训年的东风,狠抓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素养。

2.校本教研,课题牵动。

学校语文、数学组、英语组成员均要围绕已立项镇级研究的课题深入开展,加强指导,督促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证各项课题研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有效结题;并力争技能组也能申报课题,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小课题,鼓励教研组申报高一级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3.支持鼓励争当研究型教师。

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论文、报告、案例的评选活动,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让广大教师从教学研究中体验到乐趣,享受到成果,争做研究型教师。

4、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校互动机制。

校信通家校沟通渠道,构建务实的德育互动平台,学校通过校信通平台、家长微信群、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大德育环境

四、重视安全工作,保证校园平安

1.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

将安全教育纳入正常教学内容之中,利用课堂教学、国旗下讲话、集会教育、广播站等各种手段对师生进行以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保证每两周1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安全教育中落实活动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食品饮用水卫生、疾病防疫、心理健康、火灾防范等实行“每日三分钟,每周一集中,每月一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做到0事故发生。强化晨检、午检制度、课前点名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学生中途离校审批制度。校内进行定期消毒、定期大扫除,多管齐下,确保师生平安。

2.唤起家长安全教育作用

运用校信通、家长会、上门家访、致家长信、LED、发放安全教育资料等形式,进一步明确家长的安全职责,唤起家长的安全意识,提高家长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增强家长的安全教育水平。

3.坚持开展常规安全检查整改活动

定期对学校校舍、体育设施、水电设施等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并实行安全月报制度,及时排除学校各种安全隐患。

4.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校园活动安全、预防传染病、防溺水安全、家庭生活安全、防拐骗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演练活动。

五.加强后勤服务,改善办学条件

1.严肃财务纪律,杜绝一切乱收费现象,认真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精打细算,开源节流,节约开支,坚持校务公开,提高学校经费的使用效益,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教育教学之中。

  2.继续抓好各专用教室的规范管理,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妥善保管,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最大限度为教育教学服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