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续做好鲁山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
- 文号
- 索引号
- lsx38/2025-00001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2025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鲁山县农业农村局对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
近年来,我县乡村产业发展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引领,着力在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强化示范引领、激发产业活力上下功夫,聚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24年全县粮食总产25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食用菌3.6亿袋,葡萄约1万亩,酥梨10万亩,桃2万亩,蓝莓1万余亩;全县畜禽存栏量分别达到400余万头,肉、蛋、奶产量达到5万余吨。2021年以来共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2个;现有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水果产业8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个;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70余个家庭农场300余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2家、市级21家。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按照由点到面的原则,结合我县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因素,规划制定了梨享湖韵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和尧旅风光和美乡村先导片区,通过这两个先导片区的规划建设,引领带动全县产业融合发展。
“梨享湖韵”先导片区:2025年,梨享湖韵先导片区将以五里岭酥梨、库区蓝莓等特色产业和昭平台水库秀美风光为依托,紧扣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昭平台水库扩容项目实施,沿“全国最美农村公路”环库路周边,整合资金、谋划项目,推动林果种植、果品加工与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人有所得、游有所乐、林果葱郁、湖山一体的标杆化先导片区,打造环湖复合型文旅康养新业态。蔡庄村计划投资245万元,建设酥梨梨膏生产产业链项目1个。白沟村计划投资95万元,建设白沟民宿项目。张湾村计划投资428万元,实施太空舱民宿、下汤温泉引水管道、张湾村党群服务中心项目3个。2025年总体已完成70%。
“尧旅风光”先导片区:2025年,尧旅风光先导片区将以尧山景区为依托,把和美先导片区建设与自然生态、文旅康养等有机结合,实施“政府扶持+企业引领+项目拉动”模式,推进点、村、镇、线等重点区域建设,初步形成“春登尧山看杜鹃,夏漂激流觅清凉,秋赏红叶尝百果,冬滑白雪沐温泉”的四季游格局,推动自然景区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上坪村计划投资1.39亿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青春部落工坊集市、村庄沿线民宿提升、先导片区道路提升、那年那夕民宿提升、尧云山谷民宿、尧溪山居民宿、溪涧坪居民宿项目8个;下坪村计划投资3300万元,建设乡村文化活动场所、云隐山民宿、苹果香民宿酒店项目3个;木庙村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木庙村河畔庄园项目1个。项目总体已完成45%。
二、加大投入,继续完善基础设施
2021年至2024年,通过整合资金,全县共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583个、投入资金73039万元,极大程度上提升改善了乡村道路、饮水工程、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提高了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在谋划2025年项目库时,我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研判,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项项目265个,资金4128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谋划140个,资金12413万元,重点围绕补短板、做示范,办好民生实事,支持村内道路、排水沟等群众关注度高、急需建设的项目;产业项目谋划113个,资金22020万元,主要围绕绩效发挥好、带动增收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紧密、联农带农效益好以及做强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条的项目。截至目前,已下达使用统筹整合资金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123个1743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8个7619万元。
使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在特色产业发展上,重点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集聚我县特色产业加大投入。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叫响食用菌、蓝莓、果蔬、旅游民宿、仓储物流等特色产业,创建了瓦屋香菇小镇、观音寺乡香菇产业园区;实施了董周乡酥梨分拣车间、库区沃德蓝莓分拣车间,熊背乡雁鸣庄鸵鸟园等项目,发展了特色太空舱民宿等特色产业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培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持续做好龙头培育带动。2024年度县级以上农业农村部门监测认定的龙头企业数量为25个,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个 ,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个;2025年度,续做好龙头培育带动,计划培育市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省级产业强镇1个。
二是强化产品品牌推介。2024年11-12月,组织东海养殖、正隆牧业、吉尔木食品等20多家企业及产品参加第二十五届中国中部 (湖南)农业博览会、广州举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驻马店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及河南省绿色食品宣传月、平顶山市绿色食品宣传月、鹰城年货节等,助推企业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在2025年的农产品展销中,我县仍将积极推荐县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和知名品牌参加产品展销和品牌推介。
四、广泛动员,提高群众参与度
农民群众是环境整治的主体,通过加强爱国卫生宣传教育、“一约四会”等,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群众清洁卫生意识,自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纠正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柴草乱堆乱积、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同时,坚持党建引领、党群共建,结合“五星支部”“生态宜居星”创建工作,通过“门前三包”、网格化、积分制、集中整治日等方式及常态化开展村庄日常清洁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实现人人参与、共同管理、共同监督,有效保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逐步形成常态长效的良好运行机制。
下一步,将持续围绕“四季看变化”工作部署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强化项目推进,厚植民俗文化、留住田园乡愁,构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和美乡村建设新格局,推动和美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不断丰富和美宜居新内涵,因村制宜推动“各美其美”华丽蝶变,全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篇章。
一是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和美乡村先导片区建设为引领,横向扩容、纵向提升,依托“多彩鲁山,五沟四湾”的自然禀赋,打造我县和美乡村建设品牌,找准特色、明确定位,探索实现绿水青山开展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实现“四季看变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是按照“一村一韵”的要求,因乡制宜、因村施策。以绿增美,结合村情实际,绿化美化亮化,多种方式扮绿扮美村庄。
三是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健全完善村庄管护长效机制,加大村庄环境管护力度,着力打造“净、绿、亮、美”的村庄环境。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将乡村环境整治与路域整治、水系连通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聚焦和美村、富美村、洁美村三类村庄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促进由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实现全域干净整洁、村村处处和美,展现和美乡村建设新成效。
豫公网安备410423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