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号
  • 索引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县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鲁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鲁山县产业集聚区2013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7-23         浏览次数:

 

鲁政〔20136

 

 

鲁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鲁山县产业集聚区2013年工作意见的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直各单位:

现将《鲁山县产业集聚区2013年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产业集聚区2013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1334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2013年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按照提前全面小康、建设美丽鲁山的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规模、功能及内涵,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强化招商选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壮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鲁山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积极向品牌产业集聚区迈进。

二、全年工作目标

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工业投资57亿元,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区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14.8%;新增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0.3平方公里,完成16.3平方公里规划区的规划调整任务;入驻企业15家,新开亿元以上项目8个,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达5000人。产业集聚区全省综合考核前移三个位次。

三、工作任务

(一)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步伐。围绕确定的主导产业(新型建材、轻纺和旅游产品加工),制定招商图谱,明确招商方向。采用全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资源招商和专业人员招商等多种方式,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大型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西及郑州等经济发达地区选择确定招商咨询公司,强力招商。有针对性引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集聚区建设,坚持抓大而不放小的原则,抓好中小项目的入驻。完善招商奖励优惠政策,对招商机构及人员按项目投资额度分阶段给予奖励。全年完成30亿元招商任务,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建成达产亿元以上项目7个。

(二)加快修订发展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提升集聚区服务水平。按照新批复的产业集聚区规划方案,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区内道路、供电、通信、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公租房、金融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人口、资源、产业等要素集聚步伐,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

1.规划生活、商务配套服务区。在保证工业用地的基础上,适当规划一定比例的生活、商务物流园区。

2.开工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建成集产品展示、技能培训、综合服务等为一体的企业服务中心。

3.完成区内主要道路建设任务。完成续建道路同盟路、光明路、富强路和新开工道路泰山路、文兴路东延建设任务。对区内大浪河和瞿店河河道进行治理。

4.完成区域内供电和通信设施建设任务。南区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使区内电网、通讯光缆覆盖率达100%

5.完成污水处理、供排水和供气设施建设任务。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供水厂1座,完善供气、供排水、垃圾中转站、公厕等配套工程,实现建成区内服务功能全覆盖。

6.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制订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鼓励办法。全年完成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

(三)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拓宽项目入驻空间。继续采用入股分红等形式加快土地储备进度,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全年收储土地6000亩;报批土地2500亩;出让土地1100亩。

(四)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步伐,提升产城互融水平。开工建设一期汇源、后营、新华3处新型社区,建成住宅楼6栋,住房210套,建筑面积约25200平方米,解决210户、730人住房安置问题。规划好辛集和联合社区。出台保障举措,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加快人口城镇化转移步伐。

(五)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破解资金制约。制定鼓励社会资本融入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具体办法,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大企业、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已储备土地出让步伐,进一步拓展隆源公司经营领域,提高融资能力,全年完成融资1亿元。

(六)加大服务管理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落实联审联批和人员派驻制度,实行一站式服务,加快土地审批、建设规划、行政审批等手续办理步伐。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位县级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出台《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确保企业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其中方圆炭素整体搬迁、靖焜丝绸、鲁吉兰美体内衣等项目争取6月底正式生产;万通通机械、晶鑫耐材等项目年底前正式投产;石材城、德意家等已开工重点项目建设初具规模;对已签约尚未开工的海威特种布、义乌腰带产业园、瑞金茂板材、利安门业、宏业耐材搬迁等项目,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促其早日开工建设。对一些长期没有实质性开工或开工后建设进度慢的企业,要引入淘汰退出机制,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

四、主要措施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大力开展争做五型干部、提速产业集聚区建设大讨论活动,通过谈认识,谈经验,谈工作,从思想认识、作风建设、效率效能等方面深刻挖掘存在的问题,认真解决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能力、资金、效率等问题。

(二)强化制度建设,细化工作目标。坚持联席会议和月例会制度不动摇,坚持实行任务分解、建立工作台账、实施新闻跟踪报道制度不动摇,坚持齐抓共管、大员上前线、倒排工期、定期约谈及周督查、月评比、季奖惩等推进机制不动摇。紧盯2013年工作目标,制订详细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单位、明确到责任人、具体到每月每季,确保目标如期完成。

(三)创新工作体制,增强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积极破解在体制机制、融资、招商、项目建设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短板制约,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运作模式和企业化管理模式。完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内设机构,使管委会能够自主行使规划设计、土地收储、投融资及财政管理等相关职能。发挥隆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融资主体职能。增强经营理念,建立健全产业集聚区决策咨询机构,招聘专业人才,设立特殊岗位,划出相关区域(北环路两侧、振兴路以东、南北区结合部等),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实施建、管、养并重原则,积极向集商务、文化、旅游、工业以及居住功能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集聚区目标迈进,变管理产业集聚区为经营产业集聚区。

(四)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建设成效。坚持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重点抓好各种推进机制的贯彻落实。加大督查力度,由县纪委抽出2名专职人员,产业集聚区配备工作人员成立产业集聚区专项效能监察办公室,对所有建设任务随时督查,随时通报,随时跟踪问效。对在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者严格落实问责机制,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