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号
  • 索引号
  • lsx101/2023-00002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食源性疾病及传染病应急处置方案

发布日期:2023-05-24         浏览次数:

食源性疾病及传染病应急处置方案

为确保我校能及时、有序、高效地应付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传染病预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流感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防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疫情不在校园内传播和食源性疾病及时救治。

二、组织管理

1、校长职责

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挥与落实学校防治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工作。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符合实际的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防治工作预案;检测并汇总上报学校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指导并检查督促学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减少呼吸道等传染病的爆发;总结推广学校防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根据疫情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及时作出调整。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流感等传染病防治措施,广泛深入的开展传染性流感等传染病型性肺炎和其他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体温监测制度。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高烧、咳嗽症状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回报学校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等传染病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所在地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启动各自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2、组织机构

组长:王中喜

副组长:师慧超、王晓丽、陈曼雅、刘文卿

组员:李英乐、许涛、贾红梅  王艳鸽及各班班主任和体育组成员

三、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1、宣传教育

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初,集中开展一次预防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不洗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等知识和学校防治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2、预防措施

学校应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内各类房屋和设施的管理,及时掌握校园内各类人员的流动情况。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特殊时期实行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县疾病控制中心和教体局,并主动协助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分析。校医务室或指定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人员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病情况进行检测与排查。学校体育组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四、预防与应急措施

(一)疫情分级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划分为四个等级进行预警,按照依法管理和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D级预警: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已有疫情发生,或本市已发生病例。

C级预警:其他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疫情骤增,呈爆发性流行趋势,或本县已检出输入型临床诊断病例。

B级预警:本县已出现继发感染的散发病例或五例以上(含五例)临床诊断病例。

A级预警:本县发生30例以上(含30例)临床诊断病例。

(二)应急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与舆论引导,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学校要主动、及时、准确地发布国家有关部门及学校防治的信息,使学校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和防治工作的有关信息公开、透明,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稳定师生情绪,消除师生员工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2、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消毒,并保持空气流通。

3、建立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制度,C级疫情出现后,启动及时报告制度,学校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每日定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本校出现的病例、疑似病例,病人治愈出院或死亡时,疫情报告责任人应及时上报有关变更信息。离校学生出现病情,也由学校负责报告,学校要与离校学生患者或密切接触者保持联系,以便对患者或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并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4、发生疫情时,要避免人群聚集或流动。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大型集体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教育实习等活动应进行相应调整。学校也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大型教学教研活动和参观学习。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原则上要求外地住校生节假日和双休日不离开学校,加强对学校出入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5、建立考勤监测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对学校师生员工逐一进行监测,发现情况要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每日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暂停上学或上班。

6、发生特大疫情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妥善作出安排,并上报教体局。对学生宿舍要加强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执行。

7、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要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区域,安排一定数量的房间作为学校的临时隔离观察室,一旦发现有发烧、咳嗽、全身酸痛等疑似病例,要在第一时间内利用隔离观察室进行隔离观察(一人一室),并及时联系有关医疗部门使用专用车辆送指定医疗机构诊治与隔离。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同宿舍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必须进行隔离观察2周。观察期间不能参与集体活动。

(三)、应急反应

学校应根据教育局公布的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预警级别,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

1、发生D级疫情的反应

学校全面启动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防治领导小组工作,做好应急准备。疫情发生地区,各校要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学校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防治工作,启动相关防治应急措施。大力开展预防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2、发生C级疫情的反应

D级疫情预警反应的基础上,启动防止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应急措施,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落实各项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防治措施,协助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向县教体局报告,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启动我校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及时报告制度。取消一切校(园)内外大型群体性活动,对学校(幼儿园)实行封闭式管理。

3、发生B级疫情的反应

B级疫情发生后,在C级响应的基础上,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控应急措施,取消一切校园内外大型群体性活动,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

4、发生A级疫情的反应

A级疫情警报发生后,在B级响应的基础上,学校根据疫情发生发展的形式,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调整,采取停课停学等紧急措施。

 

                                          琴台第二小学

【打印】 【关闭】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