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号
- 索引号
- 00548694/2024-00002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办理总体情况
- 体裁分类
- 其它
- 服务对象
2024年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
一、取得的成效
在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全体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负责的态度,认真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积极参政议政。会议期间,县政协共收集提案182件,政府部门承办163件,非政府部门承办19件。政府部门承办提案涉及经济建设、农业农村、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城乡建设、环境资源、社会法治、食药卫生、组织人事等各个领域,内容非常丰富,对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做好职能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这些提案的办理涉及57个县直单位、10个乡镇(街道、中心),目前已全部按时按要求答复完毕。
其中,办理结果A类的(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采纳的,或所提问题已有规定,承办单位明确说明有关情况的)115件,占承办数的70.55%;办理结果B类的(所提问题已列入计划拟解决或采纳的)65件,占承办数的39.87%;办理结果C类的(所提问题因目前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需以后解决的,或所提问题留作参考的)2件,占承办数的1.21%。
针对第25号“关于发展沟域经济,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的提案。近年来,按照“示范引领、梯次推进、面上开花”的发展思路,通过统筹规划、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一沟一特”等措施,把沟域经济融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总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产业基础。一是依托沟域发展特色产业。瓦屋镇依托“尧荣菌业”和“九九乡情”等食用菌种植龙头企业,建成了土桥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培育优质菌种150万袋,新建香菇大棚200余个,打造香菇小镇。董周酥梨、库区蓝莓、下汤福桃、熊背板栗血桃、瓦屋土门食用菌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特色产业由点状、散状向带状、块状聚集,由非优势生产区域向优势生产区域集中。二是依托沟域发展林果产业。利用适宜林果经济发展的坡耕地约2.6万亩林果业。其中:以董周五里岭为中心,发展酥梨种植,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库区东许庄为核心发展蓝莓产业,全乡共发展蓝莓种植园区19个,种植面积8000亩;此外,熊背大年沟血桃、土门构树庄冬桃都已形成产业优势。三是依托沟域发展畜牧产业。依托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我县西北地区的张店、董周、观音寺、背孜、仓头等乡,发展以生猪、蛋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目前,有规模养殖场50家,年存出栏生猪(仔猪)30万头,禽类年存出栏100万只。四是依托沟域发展文旅产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充分发掘沟域范围内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打造了团城乡多彩田园沟域经济示范带、瓦屋镇食用菌沟域经济示范带、董周五里岭林果生态长廊经济示范带。以特色农业发展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建立集观光、采摘、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休闲与现代生态循环观光农业园区,目前,董周林丰庄园、五里岭林果生态长廊、大年沟血桃、库区东许庄蓝莓、下汤万亩桃园、辛集张庄葡萄采摘园等一批农(林)牧结合的具有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光的休闲观光基地,不断巩固提升现有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品质、增强休闲观光农业的吸引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产业为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理念,加快产业融合;将以文化为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沟域成为回忆乡愁的“故园”和畅享自然的“田园”,带动沟域整体升值。
针对第51号“关于大力发展鲁山花瓷”的提案。我县目前有花瓷生产企业9家,研发机构10余家,各级非遗传承人15名,从业人员数百人,开发产品1400余种,花瓷制作技术不断提高。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鲁山花瓷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鲁山县陶瓷产业发展框架体系和任务分工》,明确各责任单位工作任务。二是加强鲁山花瓷企业的行业管理。文广旅局增设陶瓷行业服务股,助推产业发展。三是加强花瓷宣传推广。组织花瓷企业参加塔吉克斯坦,北京、深圳、广州、景德镇、德化等地举办的文旅及陶瓷博览会。四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总投资3200万元的河南尧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日产单品量1万件以上的河南唐钧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总投资40亿元鲁山花瓷古镇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五是加大花瓷传承保护力度。加强鲁山县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做好花瓷、黑砂锅等古窑旧窑的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段店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鲁山花瓷,讲好鲁山故事,传播鲁山声音,让盛于唐宋的鲁山花瓷绽放光彩。
针对第61号“优化‘村小’布局,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的提案。为优化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结合上级农村寄宿制建设规划要求,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摸清底数,制定科学整合方案。县教体局成立8个工作组,深入到村(社区)进行走访摸排,建立了小规模学校台账资料;按照先易后难、先建后撤原则制定了《鲁山县优化中小学布局工作方案》,目前已完成20个乡镇97所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工作(市定整合目标80所),分流安置学生492人、教师176人;2025年基本撤销50人以下学校,对于地处特别偏远、群众要求保留强烈,生源相对稳定的暂缓整合。二是改善整合后学校建设。近年来县教体局统筹利用改薄、长效机制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对农村小学的宿舍、食堂、操场、洗浴等学习生活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先后完成张良七小等57所小学教学楼改扩建,完成瓦屋六小等23所小学宿舍改扩建,完成辛集九小等48所小学操场美化改造,完成瓦屋六小等42所小学空调安装、桌椅更新,完成下汤四小等8所学校洗浴设备安装等工作,累计投入资金9300万元。三是优化调整现有乡村教育资源。依据河南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平教体发规〔2022〕4号),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人口集中的较大行政村为中心,加快建设寄宿制学校、小学教育集群建设,每个乡镇建1-2所寄宿制小学,布局高标准走读小学,邻近学校资源统筹使用,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又减轻新建学校的财政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寄宿学校的需求。
针对第124号“关于充分发挥热力资源优势,促进鲁山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提案。城区集中供热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民生项目。项目开工以来,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集中供热工作专班,全力推进供热项目的建设。2024年4月鲁山县集中供暖项目实质性开工,设计主管网40公里,供暖面积800万平方米,总投资3.79亿,采用鲁阳电厂热源。目前已建成,实现通暖。2024年可实现我县2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2025年争取突破10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
二、采取的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办理责任。县政府始终把政协提案办理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接到县政协转来的提案后,县督查事务中心积极与县政协提案委进行沟通,拟出办理意见。制定下发了《鲁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鲁政办〔2024〕26号),要求各承办单位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认真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承办人员具体办的三级责任制。明确各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办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承办的提案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县政府各位分管县领导加强对各承办单位提案办理工作的督促指导,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督查事务中心加强对办理工作的全程跟踪督办,及时掌握办理进度,确保办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沟通协商,提高办理质量。在办理过程中,各承办部门始终坚持把与委员的沟通协商作为提高办理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委员的意见,深入了解委员的真实意图,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于一些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提案,主动邀请委员参与办理工作,让委员全程了解办理情况,增强办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在答复委员前,将答复意见送委员审阅,根据委员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答复内容,确保委员满意。有效提高了办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县督查事务中心加强综合协调,及时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办理过程中各方面情况,加强政协委员与承办单位之间的协调,并及时向政协提案委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三)注重办理实效,推动问题解决。县政府要求各承办部门在办理提案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办理实效,切实解决委员反映的实际问题。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并及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委员;对于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逐步加以推进,并向委员说明情况,争取委员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因政策限制或客观条件不具备等原因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实向委员解释清楚,做好沟通工作,取得委员的谅解。通过努力,一批委员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得到了委员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