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鲁山 > 文教卫科

文 化

发布日期:2019-05-18         浏览次数: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1.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投资168万元,建成观音寺、尧山、张官营等7个乡(镇)文化站,投资20万元为观音寺、鲁阳、尧山等4个文化站配备了音响、桌椅等器材,确保了文化站工作的正常开展。2.农家书屋建设。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投入300万元,在相关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150个,每个书屋均配备图书1500余册、报纸20余种、音像光盘60余种。3.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组织专业剧团在全县演出23场,其中市剧团14场,县剧团9场。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中央及省、市、县四级财政投入157.5万元,对315个行政村的基层文化站点设施进行升级改造。5.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国家四级财政投入132.72万元,为全县559个行政村放映电影6672场。

1.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72万元,建成磙子营、张良、马楼3个乡(镇)文化站,投资30万元,为张良、磙子营、董周等6个乡(镇)文化站购置必备器材;至7月底,20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建筑面积都达到350平方米以上,设置有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多功能培训教室等。6月份,梁洼镇文化站荣获河南省先进文化站称号,受到省文化厅表彰。2.农家书屋建设。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投资268万元,在相关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134个,至此,农家书屋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实现全县各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6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省委书记卢展工专程到尧山镇东竹园村视察农家书屋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对于两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3.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全年共组织专业剧团演出20场,其中市剧团13场,县剧团7场。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中央和省级财投入资金19.87万元,建成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站,鲁山县文化资源共享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民间艺术会演】在县城主要街道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民间艺术会演和第七届曲艺唢呐一条街比赛活动,参加民间艺术会演的代表队共11个,人数达1500余人,节目有舞龙、旱船、铜器、秧歌、腰鼓等十余种;参加曲艺唢呐一条街活动的代表队共23个,内容有坠子、大鼓书等。4月5日,在鲁山三高广场举办了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曲艺民歌会,文化馆自编自演的节目《草根舞》《欢聚一堂》等受到了与会市县领导的首肯。6月—9月成功举办了“欢乐中原·康乐鲁山”广场文化活动,共演出30余场(次),参演人员1000余人(次),观众达30000余人(次),演出形式多种多样,有声乐、舞蹈、小品、喜剧、武术、秧歌、盘鼓、变脸等节目,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社会的好评。7月县首届手风琴独奏音乐会在文化中心广场举办,参加专业人员20余人,观众300余人,填补了鲁山县独奏音乐会的空白。

县城主要街道和冶铁遗址公园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大型民间艺术会演和唢呐展演,来自鲁阳办事处、露峰办事处、辛集乡、马楼乡等十余个乡(镇、办事处)的12个代表队参加,集中表演了狮子舞、灯笼舞、高桩故事、高跷、盘鼓、旱船、腰鼓等20多个民间艺术项目,参演人员1600余人。5月24日,启动“欢乐中原·康乐鲁山”暨百城万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演出内容丰富多彩,有盘鼓、舞蹈、歌曲、鼓儿词(非遗项目)、秧歌、戏曲、器乐演奏等节目。6月15日,以“墨乡灵韵”主题演出为广场文化活动拉开序幕,整台艺术以传承墨子文化为主题,文化气息浓烈,墨家的大爱思想惠及万余名观众。10月30日,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前夕,为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在文化中心广场擂响了鲁山县首届戏曲大赛的战鼓,来自瓦屋乡、背孜乡、辛集乡等5个表演团体演艺人员你方唱罢我登场,旦末净丑齐上阵,观众达15000余人(次),深得观众好评。


【文艺创作】推出戏曲小品6个,曲艺作品3个。乔书明创作的河南坠子《中州自古美名传》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金奖;鼓儿词《好山好水好家园》在河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成果展演会上荣获金奖;小品《大学生村官与酒葫芦》在第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散文《鲁山花瓷》在3月21—23日的美国《世界日报》连载。李富才的剪纸《百鸟朝凤》在国际剪纸大展中荣获银奖。张大伟的摄影作品《伙伴》在国际摄影大赛中荣获金奖。

创作高质量作品20多件,其中:乔双锁的曲艺《蝎子为媒》荣获河南省群星奖,将参加2013年6月在山东举行的全国群星奖比赛。乔书明创作的《驻村传奇》在全国性曲艺杂志《曲艺》上发表。秦中超历史评书《话说历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文化市场管理】县委宣传部、政法委、文化局、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扫黄打非”行动方案,集中开展了以“闪电行动”和打击盗版工具书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县网吧和游艺娱乐场所进行了集中整治,检查网吧30家、书摊16家、娱乐场所19家,查处安装有暴力游戏内容的网吧2家、售盗版出版物的书摊2家。收缴盗版教辅读物300余册、非法图书400余册、非法音像制品3000盘,并依法进行销毁。

2012年,进一步深化了“扫黄打非”活动,强力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专项行动,加大对出版物市场和印刷行业的整治力度,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088人(次),对违规经营的15家网吧落实了停业整顿,检查出版物市场、店铺摊点500家(次),检查印刷企业300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8000件。


【文物保护与管理】积极开展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坚持凡有施工即有勘探的原则,确保地下文物的安全。对望城岗冶铁遗址、段店瓷窑遗址和元次山碑三处国保单位树立了保护界桩,为元次山碑和文殊寺遗址内三通石碑加安了玻璃罩。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文件)规定日期,核准上报“三普”数据,并通过上级验收,绘制了鲁山县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电子地图。

2012年,按照省、市文物普查工作的部署,集中精力完成了“三普”工作总目录的整理上报,新发现的627处文物点,通过了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认定和验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库房文物和田野文物实现了第28个安全生产年。编制了鲁山文庙修复方案。对古琴台实施保护,四周拉起了围墙,竖立了保护牌,确保古琴台不再继续坍塌损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鲁山县选送绢花、丝绸、泥塑、剪纸、传统大槽油五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深圳第七届文化产业博览会,其中剪纸、泥塑等产品受到河南省副省长卢大伟的好评。

2012年,全力开展打造“墨子故里”工作,“中国墨子文化之乡暨中国墨子文化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取得成效,国家民协授予鲁山县“墨子文化之乡”称号;开展“鲁山蚕丝绸”“传统大槽油”和“牛郎织女传说”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鲁山花瓷”“鲁山丝绸”两项文化产品入选河南省首批“中原贡品”保护名录;非遗成果参加首届河南省民间艺术展,王忠富现代泥塑系列作品获得泥塑类作品一等奖,县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向阳荣获个人组织奖,县文化馆副馆长王红旗撰写的论文《浅谈鲁山民间艺术资源及其传承和保护》获得论文类作品评比一等奖;河南芝心坊粮油(鲁山大槽油)有限公司和鲁山县琴台第一小学分别被省文化厅列入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第三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


【文化体制改革】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电影公司由县文化局整体移交县广播电视局管理。



广播电视

【广播电台】FM94.7鲁山人民广播电台克服人员少,设备落后(大部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模拟设备)等困难,在按时准点转播好中央、省、市必转节目的前提下,利用现有条件努力采编制作了自办新闻栏目《鲁山新闻》,生活服务类栏目《健康你我他》,音乐类栏目《每周一歌》,文艺类栏目《评书连播》《戏曲欣赏》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听众多方面的收听需求。

广播电视局党组依据上级精神,借鉴外地经验、锐意创新、乘势而上,吸收社会资金更新采、编、播一体化数字直播设备,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播音员、节目策划、后期制作人员10余人,依托鲁山县情和听众需求改过去转播录播为主为全天候直播。同时开通两部热线电话,拉近电台与听众的距离,提高节目的可听性、灵活性、互动性。

每天8点至21点连续13个小时不间断直播。先后开办有新闻类栏目《鲁山快讯》《早说天下》,音乐类栏目《乐随心动》《你的麦克风》,安全类栏目《一路畅通》《车舞飞扬》,饮食类栏目《食全食美》《美食大搜索》,团购秒杀类栏目《阳光姐妹淘》,健康养生类栏目《健康百分百》,方言特色类栏目《可乐柠檬陪您唠》,休闲开心类栏目《城市最经典》,情感交友类栏目《心灵约会》,文学欣赏类栏目《文化时空》《空中书场》等,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听众多层次、多侧面的收听需求,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县内外听众的肯定和好评。


【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涉及1281个自然村,其中采用有线电视光纤联网方式建设的36个自然村,共铺设光缆120千米,覆盖人口约3000人。采用直播卫星接收方式建设的1245个自然村,发放安装直播卫星接收机10276套,覆盖人口40076人。


【基础设施建设】1.广播电视节目摄录制作设备进行了更新。投资25万元,购买索尼600P摄像机2台,非线性编辑机2套,上载机1套,较好改善了新闻采、编、播硬件设施。2.2012年投资20万元,新装广播制作室1个,播音室1个,购置的广播前端设备有音频工作站1个,直播机2台,录播机1台,调音器1个,均衡器1台,延时器1台,保证了《鲁山人民调频广播》节目安全,优质播出。3.有线电视网络规模扩张步伐加快,收视质量不断提高,2011—2012年累计投资600万元,建成光缆干线120千米,二级传输干线32千米,同时对县城和乡镇电缆网络升级改造,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0000户,全县有线电视用户增至45000户。



党史研究

【党史资料征编】为贯彻落实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部署,县委党史室大力征集、整理资料,对十一五期间鲁山县各行业所取得的喜人成就、发展历程、感人瞬间进行汇编整理,编、篡了《辉煌的十一五——鲁山篇》(6万字),上报平顶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党史研究和利用】1.开辟“党史上的今天”专栏。从2011年1月起,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依托《鲁山简报》、县委网手机报等宣传平台,开辟了“党史上的今天”专栏。到7月1日,共收集整理资料2万多字,上报信息70多篇,为进一步宣传鲁山县悠久、辉煌的革命历程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带动作用。2.举办党史知识竞赛。2011年3月,党史室编制了70道党史试题,在《鲁山简报》上刊登,并通过精心组织,全面发动,进一步在家庭、学校、单位、机关形成浓郁的学习党史的氛围。此次活动,共收到全县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学生、企业职工、广大市民交送的有效答卷860余份,答案正确率达90.4%。3.成功举办“建党90周年暨邓小平鲁山报告发表63周年书法展活动”。2011年4月—7月,党史室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县文联、县书协的配合下,举行了“迎接建党90周年暨邓小平鲁山报告发表63周年书法展”。此活动于4月25日在豫西革命纪念馆举行了征稿启动仪式,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把活动引向深入。此次书法展,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作品200余件,并通过河南省书协评审委员会专家的认真评选,评出了60件作品入展,其中9名书法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4.组织、举办鲁山县青少年《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誓签名仪式。2011年5月27日,党史室联合县委宣传部、关工委、教体局、鲁山迷王制衣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鲁山县青少年《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誓签名活动。市、县领导、学生代表共计500多人齐聚一堂,在豫西革命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签名仪式。此次活动,“两馆”累计接待青少年3.6万人次,进一步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5.成功举办“纪念邓小平鲁山报告发表64周年学术交流会”。2012年4月24日,召开了“发展市场经济推进中原崛起——纪念邓小平鲁山报告发表64周年学术交流会”。会上,与会专家结合邓小平理论,就发展市场经济推进中原崛起进行了研究探讨,形成理论文章20余篇,并汇集成册,印制成《纪念邓小平鲁山报告发表64周年专辑》。6.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11年、2012年分别在清明节前夕,由党史研究室主办,县委宣传部、县关工委、县教体局、县老促会联合行文,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开展了“重温革命历史,祭奠英雄先烈”“清明祭先烈、感恩寄深情”主题教育活动。并通过精心安排,组织了共计2000多名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到张良、观音寺、梁洼等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悼念活动。


【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提升豫西革命纪念馆的品位,对豫西革命纪念馆进行整修及改陈布展工作。2011年8月,编制了《豫西革命纪念馆整修方案》《豫西革命纪念馆改陈布展方案》,并经省、市文物部门、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批准后,整修、布展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底,豫西革命纪念馆整修工作结束,室内展厅布展工作正在进行中。



图书发行

【综合图书发行】经营政治、经济、文学、教育、工业、农业、医学等图书5万余种。


【教材发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年以来,新华书店一直承担着全县中、小学教材的发行任务,为确保全县中、小学校“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做出了不懈努力,为鲁山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新华书店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对教材经营工作的要求,转变观念,加强与学校沟通联系,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学校、为师生服务。加强教材管理工作,提高业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细节工作,维护好教材发行秩序,圆满完成了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任务。


【农家书屋工程配套工作】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运作,惠及广大农村9亿多农民群众的长期系统的文化工程。2012年鲁山县新华书店在做好教材、教辅发行的同时,配合鲁山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店的要求,抽调专人,冒着酷暑,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县134个村的农家书屋建设,累计发放书柜700余个,椅子800把,书桌、报刊各200余个。

公司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创建活动,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为活跃全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鲁阳广场隆重举行了《中国家庭应急手册》免费赠送仪式,这一善举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使鲁山新华书店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档案管理

【档案法治建设】档案局改变传统执法模式,确定:“常态执法、职改同步、重点执法”新理念,对全县111个立档单位下发了《关于对全县进行执法检查的通知》,对108个单位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查出问题2类5大件,22个单位完成了整改任务。


【机关事业档案】坚持集中整理指导方法,搞好机关文书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实现全县108个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全部归档整理。对8个单位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的认证工作,均达到省二级、三级以上的水平。其中,辛集乡荣获省级示范乡荣誉。


【民营企业档案】针对全县民营企业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新情况,县档案局有计划的引导和督促民营企业对所形成的对国家和企业本身发展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收集整理好、管理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帮助天瑞集团等3家民营企业做建档工作的业务指导,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新农村建档工作】,县档案局针对全县村级档案情况,完善了村级档案管理制度、村级建档归档范围、村级档案保管期限,要求全县25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开展村级建档工作。重点在25个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展对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目、管理等工作。


【档案法规宣传】利用《档案法》颁布宣传月采取制作版面、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条幅、出板报等多种形式学习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以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和《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实施1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档案“三进”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讲档案法律法规和家庭档案建档知识;制作了家庭档案专用盒,利用多种渠道向群众宣讲档案知识,亲手教大家如何对家庭档案进行收藏、保管等。制作了档案法制建设发展历程的宣传版面,在群众聚集地巡回展览宣传。充分发挥鲁山县档案局专用网站的作用,动态化宣传档案工作。利用短信、飞信等平台,向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宣传档案工作形势、发展情况等。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档案编研】向县委、县政府上报政务信息20余条,向市档案局上报信息30余条。


【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局增设档案信息化扫描录入专职岗位,选派一名大学生专职从事信息化录入工作,全年完成文书档案案卷级目录录入6万条,全文数据库扫描6万页的数据化转换任务,推动了档案信息化的实现进程。社保局、房管局、国税局、法院等单位也都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档案局保存着新中国成立前的珍贵档案,2012年完成了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并开展了历史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档案安全建设】注重加强档案库房“十防”管理,定期开展档案安全检查。进一步完善了档案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了档案消防设施。在数字化转换过程中,严格措施,制定细则,确保档案数字化转换无失密泄密现象。完成了已开放档案7757卷的重新划控、审核,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开展了汛期安全检查,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汛期档案安全,确保万无一失。


【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馆认真做好档案查阅利用工作,完善案卷查阅登记、利用效果登记。为社会提供文书、土地、知青、婚姻等档案资料9000余卷(册)。接待查阅者2700余人次。特别是2012年婚姻档案查阅人达到1500人次,提供案卷5000余卷,是建馆以来提供利用人数最多的一年。为全县经济建设,土地利用,编史修志工作提供了大量档案信息资料。


【档案接收征集】档案局修订了《鲁山县档案收集管理细则》,先后接收进馆档案8800余卷(件)。其中:县工商局、社保局等单位专业档案目录6200余件,经贸委文书卷277卷(件),劳动局移交文书卷601卷(件),组织部185卷(件),民政局婚姻卷182卷等。收集到重大活动照片档案230多张。至2012年底馆藏档案115个全宗,分为文书、专业、科技、声像、电子、实物六大类,共计47995卷、1200件。其中文书卷41450卷、505件,专业档案4275卷,声像档案影片318盒、照片1308张,电子档案光盘5张,实物档案26件,其他档案2270卷、695件。资料分为文件汇编、史志谱牒、公共图书、报纸期刊四大类8086卷(册)。名、特、优档案主要有历史珍贵资料、1948年《豫西日报》、1949年《河南日报》、1949年《鲁山报》、清宣中日交涉史料(宣统元年)、2004年世界刘氏寻根会字画等一批珍贵资料。



史志编纂

【《鲁山年鉴编印出版】2012年12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采用分类编辑法,分类目、分目和条目3个主体层次,共100万字,收入照片560余幅,客观、准确、全面、系统地记述和反映了鲁山县2005—2010年间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变化,为今后编修志书辑存了宝贵资料,开创了鲁山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的先河,填补了鲁山县史志工作的一项空白。


【《鲁山县志编修】根据市史志办领导、专家的指导意见,县史志办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对续志编目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整,凸显鲁山地方特色,对条目内容资料进行更加翔实的征集完善,对图片彩页编排进行合理的补充。其间,多次征求市、县有关专家、领导的意见,反复进行修改,于2012年底,完成了《鲁山县志(1989—2005)》市级送审稿的编修任务。


【《鲁山大事月报》编印和省、市年鉴供稿】共编印《鲁山大事月报》11期,为县城经济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以后编纂志书辑存了资料。两年间,按照省、市史志办的工作要求,认真收集资料,精心撰写稿件,及时向《河南年鉴》《平顶山年鉴》报送反映鲁山县自然和社会的相关稿件及照片资料。


【筹建方志馆,开发方志资源】经努力争取,多方筹措资金,购置了40个铁皮书柜,设置2间展厅和2间库房,建起了鲁山县方志馆。印发了《鲁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通知》,初步为方志馆收集史志类书籍3000余册。


【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基础建设】县政府在财政困难情况下,把志书编修、年鉴编纂等费用纳入了财政专项预算,并划拨资金,更新了办公用具。购置了2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2台电脑,3台空调,调1辆办公用车。办公用房增至6间。


【《鲁山县地方史志“十二五”规划》编制】根据省、市史志部门安排,结合鲁山县史志工作实际,认真编制《鲁山县地方史志“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县史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工作目标。


【志稿评审】鲁山县史志办受市史志办的委托,先后参加《平顶山市湛河区志》《平顶山市石龙区志》《平顶山市新华区志》的评稿工作,对志稿提出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审修改意见。


【部门志编纂】部门志记录各方面的重要史料,反映一个时期的发展变化,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保存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2011—2012年,鲁山县部门志编纂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先后出版了《鲁山一高校志(续编)》《鲁山电业志》《鲁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志(续编)》。《民政大典·鲁山卷》编纂完成按时上报民政部,《鲁山疾病预防控制志》《鲁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志》《鲁山土地志(续编)》以及《库区婆娑村志》正在编纂中。


【打印】 【关闭】
上一篇:教 育
下一篇:卫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