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鲁山 > 鲁山经济

2014年基本情况

发布日期:2015-03-20         浏览次数: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初步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2%、11.4%。

经济运行稳步回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骨干企业产品市场低迷和停产检修等不利因素,将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扩投资、稳企业、优环境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了项目建设攻坚、企业服务、银企对接等一系列活动,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全年报批各类建设用地3085亩;为企业争取贷款23.9亿元;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07亿元,扭转了前三季度经济下滑趋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前三季度下降4.7%提高到全年增长3.4%。

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推行了双向承诺制,政府向企业承诺兑现优惠政策和环境服务等,企业向政府承诺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比、建设进度、税收、提供就业岗位、建成达产时间等,不能履约的取消享受的优惠政策,目前已劝退企业2家。13万平方米公租房、企业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完工;海威特种布一期、德意家纺织科技园一期已经建成,尧谷光电一期已经投产,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个。鲁吉兰实业有限公司、航星炭素公司等4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挂牌上市。全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

生态旅游环境有效改善。大力推进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实施了入白龟湖河流“三清一净”综合整治、大浪河治理、利民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完成生态造林6.58万亩,夏季、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位居全市前列,生态示范县规划初步编制完成,创建市级生态示范村6个。积极推进旅游管理机构整合工作,整合方案有望获得省政府批准。深入开展旅游公路沿线综合整治和涉水项目专项治理,道路拥堵、环境卫生和涉水项目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五一”、“十一”假日旅游工作受到市政府通报表彰。扎实做好311国道(郑尧高速出口至尧山镇段)升级改线工程前期工作。全年接待游客989万人次,旅游收入27.7亿元,分别增长10%、10%。

三农工作提质增效。面对罕见旱情,全力组织抗旱保秋,秋粮虽减产26.4%,但远好于Ⅲ级干旱预警预期。创建“百千万”高产示范方14万亩,完成总面积8000亩的马楼、张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增农机总动力1.62万千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完成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6.3万名群众和3万名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坡改梯面积6600亩。新建规模养殖场42座、标准化养殖舍109栋。放养柞蚕卵3200公斤,产柞鲜茧1240吨,蚕农户均收入2.9万多元。新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流转土地面积1万多亩。引进了投资9亿元的100兆瓦光伏发电、投资5亿元的河南瑞亚牧业公司万头奶牛养殖项目。完成13个整村推进村建设、41个到户增收项目和115户贫困群众搬迁安置任务,减少贫困人口2.3万人。

新型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统筹推进以城南特色商业区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南特色商业区完成钢厂路等3条道路,启动府前东路等5条道路建设,引进投资3.8亿元的中影城市文化中心项目、投资3.5亿元的中联华美商贸城项目。老城区投资1900万元完成人民路中段改造工程。各中心镇投入2500余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下汤镇获得全国重点镇称号,团城乡成功申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成新民居840套,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对60多个已启动社区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深化人地挂钩试点,完成拆旧面积650亩。改造建设干线公路96公里、农村公路133公里;建成了110千伏琴台变电站和产业集聚区至鲁平大道双回路线路工程。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建立招商选资项目评审委员会,出台招商选资项目准入管理办法,规范招商行为,努力实现招商选资由优惠政策向优质服务转变。以产业集聚区和城南特色商业区为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领导带队招商、小分队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引进了福建晋江鞋服产业园、电动车整车配件加工产业园等一批龙头型项目。全年引进各类区外项目68个(含扩建、续建),引进省外资金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98万美元,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在全市考评中名列前茅。实现外贸出口总额5798万美元。

民生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83%。全力应对特大旱灾,确保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203元,城乡低保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建成保障性住房3840套,配租到位739套,连续3年荣获“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优秀单位”称号。新建、改建幼儿园4所,改造项目学校28所,建成县特殊教育学校,高考成绩在全市各县区名列前茅,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后备企业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项目19个。排除各种困难,解决了城南特色商业区3所学校和县医院、中医院新院区征地问题;继续实施“两站一馆”免费开放、舞台艺术送农民、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全民健身中心、综合档案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保持“国优”基础上,获得“全省阳光计生行动先进县”和“全市幸福家庭行动先进单位”称号。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安全生产大局稳定。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深入排查化解信访隐患,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深化平安鲁山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升反恐处突应急反应能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组建了220人的乡镇治安巡防队伍和50人的交通协管员队伍,在全县增设20套智能卡口系统和660套视频监控设施,深入开展“一警两干进一村”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打印】 【关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