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鲁山 > 鲁山文化
鲁山文化

【鲁山花瓷烧制技艺】 2020年12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期20个工作日(2020.12.22—2021.01.19)。鲁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入选推荐名单。花釉瓷器是河南地区唐代瓷器中一个创新品种,古玩界称“唐钧”,文博界把河南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禹县下白峪容、内乡邓窑及山西交城窑、陕西黄堡窑等处发现的花瓷产品,通称为 “鲁山花瓷”。鲁山花瓷创造了二液分相釉的新技巧,为黑釉瓷系的美化装饰开辟了新境界,代表着唐代中国北方烧瓷艺术的最高水平。2006年,鲁山段店古瓷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5年,鲁山花瓷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鲁山花瓷烧制技艺至晚清之后一度失传,以鲁山花瓷烧制技艺省级传承人梅国建,市级传承人袁留福、张伟、王群成、张东晓为代表的工匠长期致力于恢复鲁山花瓷烧制技艺,为鲁山花瓷的复原、传承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文博会上获奖。至2020年12月,鲁山境内有花瓷生产企业4家,花瓷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织女”作为中国四大经典神话爱情传说之一,在民间代代相传,妇孺皆知。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见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牛郎织女传说在鲁山县辛集乡孙义村更是老少皆知,广为流传,那里至今还保存有牛郎洞和织女潭,“牛郎织女”传说遗存丰富,有大量牛郎织女传说的民俗和民风,其中有民谣、民歌,及其祭祀遗物、牛郎洞、九女潭沟、织女潭、天河、九女庙天爷庙等遗址和七夕会址,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鲁山县作为牛郎故里和牛郎织女文化传说的起源地,2009年2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牛郎织女文化,是鲁山历史长河中一块璀璨瑰宝,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鲁山丝绸制作技艺】  鲁山丝绸历史悠久,始于夏,盛于唐。曾被列为朝廷贡品,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各国。1914年,在美国举办的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鲁山丝绸代表中国参展获得金奖。鲁山丝绸制作经过养蚕—收茧—缫丝—络丝—牵绸—钩轴—刷绸—安机—掏缯—钩轴—织绸—炼绸等工艺,全是手工制作,品种丰富。鲁山丝绸有桑丝绸、柞丝绸两种,手感爽滑,柔而有骨。染色后做成服装,穿着轻盈、凉爽,具有拉力强、易染色、耐高温、抗酸、抗碱、绝缘、吸湿性等特点。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槽油制作技艺】  早在14世纪初,中国即有楔式榨油的记载,“鲁山传统手工大槽油”制作就是采取古老的楔式榨法取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木榨楔式榨油与机榨相比,工序繁杂,每一道工序都融入了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的匠心机巧。大槽油的制作步骤:炒籽—碾末—称末—蒸末—包饼—压榨取油。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王忠富泥塑技艺】  王忠富泥塑,以张扬的造型,大巧似拙的创意,蕴藏的灵性,独具幽默的特点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台湾著名诗人、出版家痖弦先生评价说:“王忠富的泥塑作品有力,大气。”艺术大师韩美林等人称他的作品“大拙大美”。王忠富泥塑用料讲究,选取带黏性又细腻的泥土,然后捻瓷、晒干、水泡,再用棒子锤打,像揉面一样揉。有时加些棉絮、草纸。创作时采用雕、塑、捏等手法,泥塑作品题材多为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场景,造型夸张,独具灵性,既是写意,又是“漫塑”,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2011年列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李福才剪纸技艺】  李福才剪纸刀法灵巧,形象优美,线条粗细相宜,图案栩栩如生,作品多为展示农村质朴的生活场景,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神剪”。199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李福才的作品400余幅,在《神州风采》栏目播出。同年,作品《百鸟朝凤》《十二生肖》《老鼠嫁妮》等在中国首届民族民间剪纸大赛中获奖,《中国文化报》专题介绍,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聘其为会员,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他“神剪李福才”称号。

  李福才剪纸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风格古朴,乡土气息浓厚。2.不用构图,搭纸即剪,结构布局恰到好处。3.同一题材表现手法各异,无类同模样。4.临场创作,顺应题意,形象逼真。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鲁山鼓儿词】  鼓儿词是中国一个古老、独特、稀有的传统说唱剧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俗风格古朴,乡土气息浓重。它最初的土名叫高台鼓儿哼,俗称鼓儿词,又叫大鼓书,是一种鼓、板击节并用的曲艺形式。表演者左手夹钢板,相互锤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右手击鼓,鼓声深沉浑厚,与钢板声交错,形成一种特殊的效果。鼓儿词风格独特,道具简单,一鼓一板一演员即可开场演唱。鲁山县冯国演唱鼓儿词30多年,不仅能唱古书,且经常自编自演新剧目,他的传统戏代表剧目有《武松赶会》《拳打镇关西》《拉荆耙》等,自编自演的现代剧目有《和谐社会新农村》《夸河南》等,其中《鲁山水更清来天更蓝》曾在平顶山电台播出,《红色之花开鲁山》在河南电视台播放。2009年,鲁山鼓儿词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0年9月,鲁山冯国鼓儿词传承人公益培训班开班仪式暨鲁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儿词传承基地、鲁山县冯国鼓儿词文化艺术馆揭牌仪式在琴台三街小学举行。